
400-123-4657
点击量:386 时间:2023-11-13
山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果树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山楂果实除鲜食外,大量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和保健,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山楂属于阳性树种,树势强健,生长旺盛,自然生长快,抗风耐瘠薄,抗寒耐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中性和酸性沙质壤土或肥沃土壤均生长良好,粘性土壤上生长不良。与山楂传统的栽培模式相比,山楂的计划密植、矮化密植及山楂与其他作物间作等3种常见的栽培模式具有经济效益好,便于治理和机械化操作,是当前生产上逐渐应用的山楂高效栽培模式(表1)。
表1 山楂传统栽培模式与高效栽培模式比力 一、计划密植栽培模式 20世纪80年月许多产地接纳先密后稀的栽培模式,即将永久植株和暂时植株按各自接纳差别的治理措施,到达早效果、早丰产的目的。在治理上,永久株以幼树整形扩大树冠为主,效果为次。定干高度50~60cm,按自然开心形先促后控,冬夏联合整形。
暂时株以效果为主,无牢固树形,生产季适当疏除过密、重叠、病弱枝以改善通风景照条件,强旺枝举行环剥或环割,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和花芽的形成。树冠郁闭时将暂时株间伐或疏移另行栽植。沈阳农业大学在丘陵坡地举行的山楂计划密植试验,永久株株行距3m×4m,暂时株株行距为1.5m×2m。
效果后,对暂时株逐渐回缩或间伐,株行距变为3m×4m或4m×6m。近年来在山楂主产区,新建计划密植山楂园面积较大,3年开始效果,4~5年产量迅速上升。鲁中山区的费县举行每666.7m2栽333株、222株和111株3种密度栽培试验,供试品种为大金星、大绵球和小棠球。
栽后2年效果,第3年每666.7m2栽222株的产量体现较好,平均产量667.5kg。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株行距1.5m×2.5m的磨盘山楂密植园5年生每666.7m2产量达1847.3kg。
但随着树龄的的增长,泛起园内光照显着不足,产量下降,果个变小,着色不良,成熟延迟等现象。计划密植园必须适期疏间暂时株,保证光照,确保永久株的正常发育,保证山楂稳定的产量和良好的品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举行了计划密植山楂园适期疏间并移植建园的试验,磨盘山楂7年生疏间株行距为4.5m×2.5m和暂未疏间的株行距1.5m×2.5m举行比力,疏间处置惩罚后的永久株产量是密植区的2.35倍。6~7年生暂时株移植更容易成活和效果。
二、 矮化密植栽培模式 矮化密植栽培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栽培模式,是使用种种措施促进果树矮化,举行密植的栽培法,是实现山楂优质高效生长的重要种植制度。现在山楂矮化密植栽培已成为生产中的常见栽培模式。
2.1 使用短枝型品种 山楂中的短枝型品种有北京地域栽培的京短1号,山东地域的算盘珠红子、短枝金星等。这些短枝型品种体现为树体矮小、树冠紧凑、短枝多、矮化性状显着,并具有效果早、丰产的特点。算盘珠红子一般栽后3年效果,4年生平均株产量10kg。
聂家峪1号7年生树高1.90m,冠径1.75m,生长高度只有同龄对照品种山楂的50%。2.2 使用矮化砧木 山楂的矮化砧木有软核山楂、水栒子、毛叶栒子、辽宁山楂、毛山楂、甘肃山楂、火棘等。
以栒子作为山楂的砧木,当年秋季嫁接,第2年秋季出圃,定植第2~3年着花效果,与嫁接在野山楂砧上的植株相比,不仅生长快,而且效果早。贾平霞等用毛叶水栒子作为砧木嫁接粉口山楂和以野山楂作砧木嫁接粉口山楂,生长发育情况,效果讲明,毛叶水栒子砧木可使山楂短枝率增高,花芽容易形成,体现出树体矮小,节间较短,具有显着矮化早果效应。
2.3 合理密植与树体革新 段厥文等人(1981)在江苏赣榆县举行山楂密植早期试验,供试品种大金星,设置4个处置惩罚,株行距划分为1.5m×2m,2m×2m,2m×3m,3m×4m,即每666.7m2划分为222株,167株,111株,56株。定植后第3年开始有产量,以2m×2m的密度产量最高。说明在低山丘陵地域山楂树通过适当密植,精致修剪,合理施肥,可以在单元面积内提前取得较高的产量。
观察生长发育效果讲明,王寿东等建议大面积栽培山楂应接纳株行距3m×4m的栽培密度,既能获得早期丰产又能保持较长的效果周期。三、 山楂与作物间作 农林业作物间作生产是一种土地使用技术和生产制度的总称,即价值高的木本植物与农作物混淆种植、统一谋划。有些山楂产区接纳以山楂栽培为主,在果园中间种其他作物,如小麦、大豆、药材、绿肥等。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在太行山区的辉县试验山楂园中间种小麦和大豆,有效控制园地水土流失,降低风速,提高空气湿度,显着改善了园地的生态情况,山楂产量提高了39.9%,作物产量提高了17.5%。讲明以果为主的间种园,接纳株行距3.5m×4m的栽培密度为果农间作最佳模式。山东省枣庄举行了山楂-西瓜-花生-番茄1年4作4收的高效模式试验,山楂株行距4m×5m,每666.7m2栽33棵,选用超金星、大红子等山楂品种,行间种植2行西瓜,行距1.5m,墩距0.4m,每666.7m2种植667株。
4月下旬在两行西瓜间套种2行花生,西瓜拔秧前,在西瓜两侧各栽1行番茄,西瓜与番茄间距0.2m,株距0.225m,每666.7m2栽2372株。联合配套的栽培技术,使每公顷的纯收入到达18余万元,增收效果显著。在生产实践中,山楂与农作物间作模作式许多,其效益各不相同。
四、 展望 计划密植栽培模式凭据幼树期树体小的特点,早期栽植密度大,能显著提高早期单元面积产量,待到树冠郁闭时再将密植株疏移,疏移的山楂植株还可以作为果树苗木为其他建园使用。但计划密植模式中,由于永久植株和暂时植株接纳差别的整形修剪方式,需要较高的栽培技术和治理水平,治理比力庞大。山楂矮化密植栽培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栽培模式,是以后海内外果树栽培的生长偏向。矮化密植栽培改变传统粗放的栽培模式,土地使用率大为提高。
使用矮化砧木和短枝型品种,接纳早期促花措施如环剥实现早期丰产,收回成本早,经济效益高。树体矮化后便于喷药、施肥、修剪和采摘,便于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大节约劳动力成本。但山楂密植栽培前期增大了苗木投资。矮化砧抗旱、抗风能力较差,要求在土壤条件良好,有机质含量高,阵势相对平坦的地方建园。
相比传统的山楂栽培,使用矮化砧生长的树体容易早衰,山楂树的经济寿命缩短。所以选择矮化密植模式要充实思量当地的土壤条件及配套适宜的栽培治理技术才气取得较好的效益。因地制宜的合理间作可起到充实使用光能、地力和空间的作用,既提高了山楂园前期经济效益,同时显着的改善了园地的生态情况。在以山楂栽培为主时,要充实注意到主栽作物与间作物养分平衡的问题,制止水肥竞争。
由于株行距间作物的存在,未便于机械化操作,适用于幼树时期的山楂园。五、总结未来山楂的高效栽培模式应主要集中以下几点:①广泛开展山楂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培育山楂鲜食品种和加工品种,提高山楂产量和品质。②合理密植,加速山楂园地尺度化建设,山楂也应与其他果树一样,成园栽植,并形成较高的尺度,改变已往野生和半野生的栽植状态,形成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栽培模式。③研究差别栽培模式的高效栽培配套技术,加大山楂树差别栽培模式下的花果疏除技术及适宜负载指标的研究,造就合理的树形,配合合理的水肥治理,防止树体早衰。
④探索适应于山楂高效栽培模式下的机械化作业方式,增强机械化在山楂差别栽培模式下的应用,实现省力化栽培,淘汰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有疑惑的请评论。如果以为文章对您有所资助,请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以及转发!谢谢!。
本文来源:乐鱼app官网下载入口-www.bicesivex.com